莫让“升学宴”变“处分宴”
“本以为能够蒙混过关,可还是被纪委监委‘盯上’了!早知今日,这个‘升学宴’我说啥也不能办啊……”在证据面前,敖某某不得不低下了头,向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纪委监委如实交代了他假借朋友王某婚前宴请的名义,为其女儿违规操办“升学宴”的事实。经康平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敖某某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收缴违纪礼金16000元;该县交通局党委书记韩某、局长刘某因未能及时发现、制止敖某某违规办宴行为而负领导责任,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违规赴宴的29名党员干部则受到相应的处理。
近日,一则《穿“马甲”的升学宴》的文章刊登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该案以违纪手法隐蔽、牵扯官员较多、高压态势下“顶风作案”而广受关注。
几乎每年高考前夕,各级政府都会出台相关禁令,禁止党员干部举办、参加升学宴、庆功宴等活动,每年当高考成绩一“出炉”,升学宴之风也随之“回炉”。学生金榜题名原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升学宴还是让不少人感觉“难以下咽”,因为它变味了,金钱味浓了,变成了借机收取钱财的一种方式。湖南省纪委早在2013年下发的《关于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除婚礼、葬礼外,其他喜庆事宜禁止以任何方式邀请和接受亲戚以外人员参加,还通过签订《拒绝违规操办或参与“升学宴”“谢师宴”承诺书》等措施开展最严“限宴令”。
各地纪检监察部门纷纷对“谢师宴”“升学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党员干部“顶风作案”、紧刹不正之风。
虽然近几年在“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违规操办“谢师宴”“升学宴”的事宜上,明目张胆的少了,但像敖某某这样心存侥幸,规避组织监督“耍花招”的案例却仍有发生。因此,还需党员干部们绷紧纪律弦,在办“升学宴”的时候,坚决不踩“红线”,不触碰“高压线”,纪检部门也应当整治再加码,战术再深化,老问题新动向一个不放过,以久久为功的韧劲狠抓“违规举办升学宴”问题,时刻警惕“违规升学宴”的“反弹回潮”。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约,带头廉洁自律,坚决抵制“腐宴风”,向变味的“升学宴”大声说“不”,莫让升学宴”变“处分宴”。